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何其無辜??

該說她是女孩嗎對我們而言她是女孩可是在這個故事中她是一位女子
女子自幼並不順遂家人莫名地不疼愛所以十幾歲就自己隻身北上台中半工半讀地念完二專進入社會後不知是遇人不淑亦或是命該如此工作一直不穩定交過幾個男友也都不算稱頭可是也就這樣過了十幾年
將近兩年前她遇到一位男孩是一位國立大學的學生家境不錯父母都是高級知識份子可是看在旁人的眼中除了年紀的差距家世背景學歷父母過於照顧、、等都是不小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這位男孩年紀輕輕就被先天性糖尿病所苦也許是一路以來的經歷她很需要一份穩定且完整的愛所以便像是覓得浮木般地愛得很快

有一天女子懷孕了!!
是晴天霹靂嗎也許在她心裡面幸福與期待多過驚恐畢竟對這個年紀的她而言沒有什麼比親手創造一個理想中的完美家庭來得重要

婦人:「孩子要生下來可以,不過在我兒子研究所畢業前我不會同意你們結婚。在這段期間,孩子生下來後的一切責任跟金錢負擔你必須自己承擔!」
婦人:「況且你有甲狀腺亢進,孩子生下來也不見得健康、、、」
女子看著男孩問:「你怎麼說?」
男孩回答:「就像我媽媽說的這樣、、、」

女子做了最壞的打算,孩子還是要生下來,姐姐跟她說可以讓她住進家裡,也會幫她照顧小孩,不過女子的工作並不穩定,收入也不多,再加上自己還有負債、、、

這是最近聽到的一個故事,女子是老婆的姐妹淘。說我們會覺得她是女孩,是因為我們十幾年前就已經認識。她懷孕是我之前就知道的消息了,而且男方父母與男孩的反應也早可猜到一二。幾天前突然想到我們是不是該整理一些孕哺用品送她了,所以問了老婆她的近況,當天晚上聽到這些事我非常氣憤,想了很多包括親子鑑定或是「昭告天下」等保障自己的辦法。雖然我知道以老婆的個性她並不見得會如實教她,但這些都可以是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保命符。
冷靜下來後這兩天我細細地想著這一切當然對方的回應讓我很驚訝:「原來電視演的是真的!」,但是真的讓我難過的是:這個孩子怎麼辦?
媽媽按時地產檢、細心地收集所有的超音波照片、遺傳性疾病篩檢、羊膜穿刺、高層次超音波、4D超音波;出生後小心呵護,聽朋友建議買最好的奶粉;為了怕寶寶有尿布疹,再貴的尿布都無所謂;溫奶器、奶瓶紫外線消毒加烘乾、怕他冷還買了濕紙巾加熱器;所有的預防針即使是貴死人的自費針也在所不惜、、、只要是小孩需要的,有什麼是需要省的?

這個小孩怎麼辦?也許他的未來就這樣確定了!爸爸不認他、當然更不會有爺爺奶奶疼他;媽媽不是太有能力,所以當省則省;更不用說他也許會有一些遺傳上的疾病、、、

站在朋友的立場,我們當然極度地為女子打抱不平,但孩子何其無辜?為什麼會有人可以這麼狠心地,就因為一些「現實的考量」而去扼殺一個小小孩應該要有的幸福?

不!不是「扼殺」!而是親手「設計」要讓自己的骨肉吃苦、、、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笨蛋!!問題在於你不把話說清楚!!

3/2親民黨立法委員李桐豪質詢陳冲:"瘦肉精問題是馬英九總統當選後自己講出來的,若美牛議題是因其他原因,請政府把事實真相講出來,由人民決定要不要接受瘦肉精。"
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思維,美牛爭議延燒至今,馬總統已經被自己搞的局弄得不上不下!如果不開放,選前與美國的協議如何交代?如果斷然開放,國內的民怨又如何平弭?

我絕對相信有"交換"的問題,我相信絕大部份的人也都知道!只是政府還是一直不願意承認!馬政府也真是為難,為了提振及保護台灣的國際利益而選擇與美國談交換,到最後卻兩面不是人!!
乾脆說清楚吧!!說清楚我們就是為了要跟美國交換,但交換的利益是屬於全體國民,可是配套措施是很重要的,比如說:認證制度,或是需明確標示是否含瘦肉精,並且嚴格執法!!明白地告訴大家:我就是為了交換其他的國家利益所以必須開放瘦肉精,但是我會確保大家的"健康利益",到時候要不要吃由民眾自己選擇!!

我們的政府官員的思維還是處在舊時代,"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但是偏偏現在又已經不是以前的戒嚴時代-可以讓你盡情地愚弄百姓!
大家都是聰明人,乾脆就說清楚,讓大家自己選擇吧!!
 

"沒有預設立場...沒有時程表..."
你當大家都是笨蛋嗎?司馬昭之心,連"路人"皆知啊!!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This days...

夫:"怎麼辦?我都不會斷氣..."

妻:"不要急!!慢慢來..."

事情就從我聽到的這個故事開始!!
故事的女主角是我母親自小的摯友,他的先生早年派駐沙烏地阿拉伯,是科技外援團的一員,舉家遷往外國,所以小時後我對他們的印象並不深刻,只是常聽到他們的名字!

直到主角的先生退休,他們回鄉...突然間我們家就常出現這麼一位"長輩"...
這位阿姨因為擅長製作糕點,逢年過節常自製一些月餅送到家裡來,所以我們都喊他"月餅阿姨",嘟嘟出生後,我們也就跟著改口喊他"月餅婆",因為他對嘟嘟視如己出...

四個月前他的先生檢查出罹患胃癌末期,因為我在外地生活,母親怕我擔心,只告訴日子不多,並沒有多說!!這個禮拜六回家跟父親出去辦點事,父親告訴我他先生已經過世,並且泰然自若地跟我訴說著先生臨終前跟太太的對話...

父親是以一種很輕鬆的心境告訴我這個臨終前的對話,他說他從未聽過,也覺得他們很勇敢地處之泰然...

四個月前這位先生因為"背痛"求診,意外發現胃癌已經轉移到整個食道都是癌細胞,也就是說已經是末期,署苗將他轉診到長庚,長庚的醫師勸他們回苗栗"等"!!

就這樣先生決定有尊嚴地面對死亡,所以在醫生判定的四個月內處理好所有的後事,最後出現這一段對話......

我因為久居外地,所以跟他們的互動不多,除了結婚的禮車是他們家的,司機是這位先生外,其他並沒沒有太多的往來...不過...當我聽到這一段對話,我試著去幻想在斷氣前的那一刻,他們雙方在想什麼?一個太太在面對這一刻時又必須何等地堅毅與堅強才可以說出那一句"不要急,慢慢來..."

禮拜六的晚上,我接道姐姐的電話,他告訴我一樣離癌的小阿姨似乎已經快要撐不過去,父親跟母親正計畫著禮拜天一早就要南下屏東試著那也許的最後一面,姐姐希望我能夠撥空隨行,以我的個性豈能不發?但他不知道的是,以我自認我尚不夠成熟的性格,我的心智真的還不能承受這接踵而至的傷悲...

經過幾許的喬切,我今天還是跟他們一起下去了,原因是因為前一晚深夜父親怕他自己一個人無法擔負一個極度傷悲的母親,所以希望我能夠同行協助!理所當然且求之不得的同行,看到了我跟父親都覺得行將就木的小阿姨,我的心真的很痛!這種痛卻又不是會直覺地摧人熱淚的痛,而是一種夾帶著複雜的情緒又不知紋理何處的混亂...

離開屏東前,就快要上交流道時...母親問我::"還幾天要過年了?"我回答他說:"再兩天!年過完我們再來看阿姨!!"心裡多少有點偷機地回答,但我也發現母親已經了然於胸,能撐過過年就好了...

連續的衝擊,說實在話我的本能告訴我我只能擔心自己母親的心情,其他的我不能管太多!可是我也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狂妄使人愚昧?狂妄是天生的,愚昧是自己不懂得成長...

發生在高雄的召妓案,昨天算是有結果了,不是"宣判",而是地院駁回陳致中的告訴,也算是"宣判"了他真的是有去召妓...




關於這一家子,



阿扁跟阿珍的收賄,我是覺得愕婉,也讓我覺得感嘆,他們過去奮鬥的過程,在這個社會確實是有一定的價值,最起碼他們的崛起讓官僚的國民黨知道他們不再是擁有一切的絶對,只是後來的他們,也真的是"權力使人腐敗"的最佳教材!!從某個角度來看,也算是有貢獻啦!最起碼讓台灣人們知道,總統也是可以被關的....



至於這個小子,是讓我最不屑的...



昨天黃睿靚說:"我們家的事情,永遠都會有千奇百怪,或者是創先例的事情。"廢話...你難道沒有發現過:你結婚那麼多年,都不用工作,也可以榮華富貴?



陳致中說:"我是一個原告,一個被害者,法律本來就有規定我可以不用出庭..."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你是法官,你來我家找我說你要告人,然後我就要不分日夜地幫你調查,然後還要背負強大的社會壓力...給你機會把話說清楚,你告訴我:不用啦!法律有規定我可以不用出庭,所以你自己處理就好...哪個人不會覺得你是在"裝肖ㄟ"?而且從通聯紀錄來看,不管是哪個門號,撥出的都是同一支手機,要給你解釋,你又不解釋...這不是狂妄嗎?







考軍法官可以增額錄取--有人幫你解釋說是有員額需要



當兵可以開名車--也有人出來幫你解釋說是你們家有能力,所以無可厚非...



退伍後不用工作--別人問怕了就跑到美國念碩士



回國後不用工作--你說是社會給你太大的壓力,所以找不到工作



沒有工作卻吃香喝辣住豪宅--你說媒體在趕盡殺絕



召妓用自己的手機打電話只換門號--你覺得不會有事,連多買一支手機都覺得不需要...



自己不出庭,案子被駁回--你說是"政治迫害"







這個社會普遍的現象,爸媽辛辛苦苦地打拼,有一點成就之後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結果他們的孩子變成天不怕地不怕,打拼的信念與決心沒學到,倒學到了詭辯與"不認輸".........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醬油膏=醬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驗?

去吃早餐,吃荷包蛋跟老闆娘要醬油...
老闆娘:"在桌上"(態度是很客氣)
我:"我要清醬油"
老闆娘:"就是那個啊!"(這時我就火了)
我:"我要的是醬油,這個叫做醬油膏"
老闆娘:"哦!!是要醬油水哦!!"
(無言)............

離開苗栗很多年了,到了"閩南人"的地方才知道原來閩南人是嗜吃"醬油膏"的...
我算是一個愛吃的人,因為從小家裡面的教育告訴我,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外地生活了那麼多年,雖然對於故鄉味的喜愛總是戒不掉,可是我也算是一個對異文化包容度很大的人,所以也早已融入外地的飲食文化,不過,到現在我還不能接受的就是"醬油膏"這個東西!!

說起"醬油膏"這個東西,它的起源其實是釀造醬油後剩下的比較濃稠的殘渣,醬商們不捨得就這麼倒掉,所以稍加調味後就這麼用了,也因為它是"殘渣",想當然爾,它其實會比較有豆香,所以就這麼傳開了!!可是我不能接受的是它的調味中的甜味,再加上現在一般小攤用的大多是合成的油膏,這種合成的油膏一般都比較"死鹹",所以加工廠會再加入很多的甜味,但其實這是無濟於事的,會有這種死鹹,很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少了釀造的"甘甜味"!!而且其實它就是用醬油再加入芶芡用的澱粉讓它變得濃稠!!

曾經有朋友告訴我,說他們吃魯菜一定要加很多醬油膏,就像吃芭樂一定要加很多梅子粉,因為芭樂只是媒介,重要的是要吃梅子粉,所以即使魯菜本身已經有鹹香味,但怎麼說它都只是媒介,要吃的其實是醬油膏!!




對於他族群的飲食文化,這麼多年來,雖然不喜歡,但我其實是採取完全尊重的心理,但我真的不解的是:爲什麼總是要把"醬油"跟"醬油膏"混為一談?這不就是像習慣性的把"張三"說成"張四"嗎?如果說這是一個習慣,甚至已經是一個文化,那爲什麼電視廣告中的"醬油"跟"醬油膏"指的是不同的商品?電視廣告不就是給"所有人"看的嗎?這些自認為是文化的人們,你們看到廣告中的"醬油膏"時,會說:"哦!!它就是醬油"嗎?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算是自創了用"清醬油"這個名詞,這幾年來這麼用,大多數的人還是懂我的意思,也可以解決我吃的問題,所以我也就不多計較了,但今天這位早餐店老闆娘真的又讓我大開眼界了,竟然又創了"醬油水"這個名詞,真是了不起啊!!










既然"醬油"就是"醬油";"醬油膏"就是"醬油膏"...何苦再有"清醬油"甚或"醬油水"?